摘 要:在高职多样化生源背景下,通过对学生层次的特点研究,突破原有培养模式,提出了岗位导向、分层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的完成高职教学培养目标。
关键词:多样化生源;城市轨道交通;分层培养;人才培养模式;
1生源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导致生源结构调整,非传统应届生源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与应届生相比有很大差异,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求高职院校打破原有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制定分类分层教学、根据不同生源对象的需求与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学而出彩,实现教育的结果公平”。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家开展了高职扩招工作,至此,职业院校的生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生源不同,导致学生从年龄结构、知识储备、社会阅历、知识需求等各方面都呈现出差异性特征,具体分析如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多样化生源背景下,高职院校所面对的学生差异性较大,在此情况下,无区别的教育环境已经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采用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会导致学生学习困难,教师授课困难,职业适应能力差。因此,需要进行多样化生源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
表1 高等职业院校生源差异性分析 导出到EXCEL
生源
类型
年龄
入学前
文化程度
学习特征
学习优势
学习劣势
与专业粘合度
入学前的学习目标
高中毕业
参加高考
入学
18~20
高中
毕业
有学习的习惯;有与自己适应的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学习较容易;学习时间可以保证。
学习动能不足。
对职业规划不明确,约8%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工作。
大部分学生入学前的学习目标不明确。
表1(续)
导出到EXCEL
生源
类型
年龄
入学前
文化程度
学习特征
学习优势
学习劣势
与专业粘合度
入学前的学习目标
三校生
18~20
中专
毕业
有与自己适应的学习方法;理论知识学习可以掌握;学习时间可以保证。
学习习惯下降;学习动能不足。
对职业规划不明确,约8%学生毕业后不从事本专业工作。
仅为应付父母和获得毕业证,个别学生对专业有抵触情绪。
社会
考生
20~60
复员军人、
下岗工人、
在职人员等
学习动能充沛;已有丰富的本专业工作经验;动手能力强。
入学前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时间难以保证。
在本专业工作多年,与专业粘合度非常高,毕业后继续从事本专业工作并且取得职业生涯的进步。
为更好的在专业内工作、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学历。
2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2.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即由城市轨道交通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学校负责校内实训和教学,企业全程介入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负责专业实训、顶岗实习和教师培训挂职。深圳地铁集团曾组建“2010级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订单班”,2012年12月完成验收,学员2013年1月正式进入深圳地铁工作[1]。
2.2 “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校校企”人才培养模式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将专业相关高校和企业的优质资源整合在一起,建立互利共赢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在模式中各方“共同管理,共同培养、共担风险”。校校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相关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企业负责学生的顶岗和就业安置工作[2]。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与西南交通大学就采用了校校企的人才培养模式。
2.3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教师与地铁运营专家共同进行专业定位,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核心学习内容,融入地铁运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地铁员工培训与等级认定,研究制定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综合能力、从业岗位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柔性地设计教学进度,在校学习与企业培训“双主体育人”[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就采用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2.4 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深入剖析岗位工作内容及技能要求,构建客运组织技能、行车组织技能、列车驾驶技能三个技能群课程体系,对接岗位,组建基础阶段、专项阶段、综合阶段“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采用了三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4]。
当前高职院校百万扩招如火如荼,扩招导致生源结构调整,非传统应届生源的教育背景、学习能力与应届生相比有很大差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虽呈现多样化,但均未针对多样化生源现状进行探讨。面对多样化生源现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
3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思路人才培养模式是向企业输送人才、保障人才质量的重要基础。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董刚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要求高职院校打破原有的教学与管理模式,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方式,制定分类分层教学、根据不同生源对象的需求与特点因材施教,做到人人学而出彩,实现教育的结果公平”。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围绕运营管理企业对轨道交通运输服务人员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需求,进行岗位和技能分析,整合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生源背景下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不同,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设定差异性的课程内容;结合课程性质的不同,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见图1。
图1 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 下载原图
4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针对多样化生源现状,为培养能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岗位导向、分层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4.1 岗位导向,技能驱动,构建课程体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的主要工作岗位为站务员、客运值班员、行车值班员和值班站长。不同的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技能要求见表2。
从岗位技能要求入手,确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客运组织、票务管理、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理四大方面的能力,为使学生对接岗位、循序渐进的掌握本专业技能,构建了阶段式课程体系,即“基础-专项-拓展”分段式的课程体系。大一入学后,在学习公共基础课的同时,学习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课程,了解专业概论、车站设备及信号基础,为专业核心课的学习打基础;大二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客运组织、票务管理、行车组织和应急处理的专业技能;大三面临顶岗实习,此阶段主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掌握专业相关知识,服务于就业。
同时,在新生入学后,开展专业认识,强调工匠精神。制定职业规划,使学生从开始专业学习前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完成学生发展规划手册,制定分年度的发展规划,每学年进行诊断改进,将诊断改进、终身学习内化于心。
表2 城轨运营管理岗位及技能分析 导出到EXCEL
序号
岗位
工作任务
技能要求
1
站务员
(1)正常售票、检票;(2)异常票务处理;(3)厅巡,协助值班员工作
(1)TVM、BOM、AGM设备操作能力;(2)异常票务处理能力;(3)引导、沟通、协助的能力
2
行车值班员
(1)车站行车组织;(2)设备运行管理;(3)协助值班站长的工作
(1)车站正常接发列车;(2)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行车;(3)协助值班站长组织管理的能力
3
客运值班员
(1)AFC设备操作、票务管理;(2)车站客流组织工作;(3)车站突发事件的处理;(4)协助值班站长工作
(1)AFC设备操作能力;(2)票务管理能力;(3)正常客流、大客流、突发客流组织能力;(4)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5)协助、沟通的能力
4
值班站长
(1)车站站务人员的监督管理;(2)车站日常工作的协调;(3)车站应急事件的处理
(1)班组管理,检查督促的能力;(2)客运工作、行车工作、票务工作的日常管理能力;(3)应急处理的能力
4.2 因材施教,实现分层次教育教学(1)教学方法分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有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合理设置教学环节,突出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以专业核心课程《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管理》为例,针对理论知识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多采用分组讨论、翻转课堂、实践任务分享的形式进行理论学习,加强AFC系统设备操作、票务作业的实训比例,课后设置调研报告、PPT汇报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针对有一定技能基础的学生,从票务作业入手,在实践教学中确定理论知识点,强化理论讲解,课后作业以习题为主,加深记忆。
(2)单一的考核方式无法满足多层次学生的考核需求,应尝试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力求科学、客观、公平的考核学生的课程掌握情况。以《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为例,评分标准见表3。课程成绩不再以实训报告为主,增加实战演练,强调工作过程,不同生源学生可根据自身技能水平、理论基础在小组中担任不同角色,获得相应的过程成绩。对于理实一体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增加了不同的附加考核要求,保证在掌握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表3 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实训评分表 导出到EXCEL
项 目
比例/%
得分
实训报告
行车组织实训报告
40
电话闭塞法演练
30
工作过程
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
10
工作态度
10
纪律与出勤
10
总 评
100
(3)构建互助教学模式现阶段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将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衔接与融合,其中1 X证书制度已经指明了人才培养方向,让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合理认定、积累和转换。不同层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不同、能力不同,但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之处,故采用互助模式,在分层次培养的基础上,各层次学生利用自身优势,互帮互助,职业技能强的学生带动职业技能弱的学生,理论知识强的学生辅助理论知识若的学生,实现双赢发展[5]。
(4)落实学分制,实现分层次教育教学。针对不同生源开设不同类型的选修课,高考生源开设操作型、实践型、技能证书型选修课。非高考生源开设专业理论型、技能证书型选修课。学习的过程分类进行,成立互助监督小组,不同类型的生源帮助对方学习,甚至邀请专业能力强的学生进行某一门课中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这些行为一并计入成绩,奖励学分。细化学分制度,明确学分作用,将层次化教学落到教学环节中。通过一、二年级学分的积累,三年级根据积分将学生划分为“理论型”和“实践型”两类人才,由此帮助其调整职业规划,为其推荐更合适的实习单位及实习岗位。
5结 语在百万扩招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高职学生学习基础以及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越来越大,随之也会引发高职教育培养水平的探讨,突破过去的单一教学方法,构建岗位导向、分层培养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多样化生源的培养。
参考文献[1] 丛丛.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3,15(2):53-55.
[2] 曾瑞雪,黄彬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20-122.
[3] 操杰.基于现代学徒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12):249-250.
[4] 刘小玲,薛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农家参谋,2019(18):293.
[5] 芦琴.生源多样化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1):57-59.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邮箱:glyhzx@126.com),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