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铁是当前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可起到缓解地面交通压力的作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是保证地铁稳定、有序通行的关键。围绕信息技术对我国多个城市地铁运营单位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来达到加快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的效果。
关键词:地铁运营;地铁管理;信息化;通信系统;
作者简介:高正东,男,云南曲靖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调度指挥;
0前 言科技的发展推动交通行业全面转型,现如今,以往所使用的运营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下的地铁管理要求,对此,需结合地铁运行现状,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地铁运营与管理工作打造多元的信息化系统,提高运营管理效率的同时增强管理成效。
1地铁运营单位信息化建设研究1.1 南京地铁信息化截止到2020年,南京已开通10条地铁线路,此外,还有9条线路正在建设中,在建设之初便重点考虑信息化建设内容。现如今,OA网络已覆盖各线路,而网络中心为地铁大厦,形成OA网络平台全覆盖的局面。南京在地铁信息化建设方面始终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当前运行的信息系统包括办公系统、人资管理系统、票务系统、服务热线系统等,与此同时,还研发出用友财务软件系统以及EAM资产管理系统,并被广泛应用于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此外,地铁整体有着极为完善的调度系统作为支撑,在此基础上,推行服务热线系统、短信群发系统的使用,确保乘客所反馈信息的及时接收,为地铁有序、高质量运营提供保障。
1.2 西安地铁信息化西安地铁于2006年开展施工,首先确定2#线路,并于2011年正式通行,西安地铁建设发展见表1。
以6#线为例,该地铁站中已投放使用智能云站务员,既能够触屏操作,又可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当乘客靠近时,设备便会显示智能云站务员形象,在此期间,若乘客提出问题,系统可对语义进行自动判断,并跳转至相对应的界面,包括换乘查询、运营资讯、票价查询等。此外,西安地铁还为各站打造乘务服务、客运组织、人员管理、设备运管四个基本信息化系统,且6#线全线采用智慧安检系统,在智能联网、智能判图、智能识别等技术的支撑下,实现乘客、随身物品同检的目的,大幅提高安检效率[1]。
表1 西安地铁建设发展 导出到EXCEL
线路名称
年份
(建设-通行)
地铁站数量
/座
线路长度
/km
1#线
2009~2013
23
31.5
2#线
2006~2011
21
26.5
3#线
2012~2016
26
39.15
4#线
2014~2018
29
35.2
5#线
2015~2020
31
41.6
6#线
2016~2020
13
15.6
8#线
2019
—
—
9#线
2017~2020
15
25.296
10#线
2020
—
—
14#线
2019~2021
18
43.01
15#、16#线
2020、2019
—
—
1.3 昆明地铁信息化昆明地铁自开通运营以来,正点率及兑现率均高达99.9%,这一成果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现如今,昆明地铁运行着完善的OA文件办公系统、施工管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信号系统、智能化运维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不同系统所具有的功能模块不同,施工管理系统主要针对地铁停运之后线路及车站上的各类施工进行统一管理,从施工申报、审批到施工的执行全过程经过施工管理系统的流程审批,能够排出冲突施工,减小施工时段内异常情况的发生。智能化运维系统的运行可实现对运营数据、工务、行车、设备运行状态、线路施工情况等的管理,各类数据上传到智能化运维系统,经过系统逻辑判断,可以提前预警设备状态,提高设备检修维护效率,还能起到降低运营成本、保障地铁运营安全的作用。
2地铁信息化运营管理遵循原则2.1 行车安全原则行车管理传统作业方式、亦或是新型管理模式均需将行车安全放在首位,为乘客以及驾驶人员生命安全提供基本保障。对近几年地铁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引发事故的重要原因有车辆制动系统失灵、调度指挥效率低、信号设计不科学等。对此,需加强对地铁信息化运营安全性的设计,确保地铁所配备的各设施质量均达到国家使用标准,还需通过教育讲座、培训等方式树立起驾驶人员安全行车意识,要求其熟练掌握驾驶技能,规避由人为因素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行车指挥部门、车站管理人员以及驾驶人员需加强沟通,实现行车数据的统一管理,在高效率沟通下保障行车安全。
2.2 管理整体原则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转型需始终坚持整体性原则,要重点关注地铁整体利益。比如,当一条线路上发生行故障时,运营管理人员既要针对该车辆执行可行的处理措施,还需对地铁系统整体运行情况加以考量,围绕故障车辆,分析事故的发生对其他地铁的正常行驶构成的影响。利用车站管控中心,远程调度各车辆运行路线,并全过程指挥现场作业人员落实事故处理工作,既能够保证地铁整体的有序运作,还可在控制系统可视化、远程管控功能的支撑下,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2.3 突出高效性原则管理工作的科学落实能够带给乘客优质化服务,而经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可大幅提高管理效率,增强乘客乘车体验。为发挥出信息化经营管理优势,就需突出信息技术高效性特点,为地铁运营管理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比如,搭建信息系统,统一管理系统内各类数据信息,包括地铁维修养护、物资采集、人员调配等,以此发挥出系统运行、管理优势。还需打造财务信息系统,将每日有关于地铁运营成本的项目记录于系统中。此外,全面整合人力资源成本、物资成本等财务信息,借助系统软件实时掌握地铁经营管理时在财务方面的信息,实现对经营管理成本的有效、实时管控,并达到预期成本控制目标。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发展可在线上完成各项工作的部署与管理,既提高管理效率与及时性,还能全方位贯彻各制度规范,增强运营管理科学性。
3加快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分析3.1 OA办公系统OA办公系统是地铁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直接决定了地铁运作期间的后勤工作质量,还是保障地铁稳定、安全运行的关键。建设该系统时,需着手于3个模块的建设与完善:首先,物资采购系统。地铁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多类物资的应用,包括车辆部件、设备、物资等,因此,需搭建物资采购系统,以此提高采购效率,才能保证所采购物资满足地铁有序、稳定运行基本要求,降低因采购环节造成运营管理成本增加问题。其次,财务系统。为实现对地铁运营管理期间各项费用支出以及成本预算的有效管理,就需构建财务系统,实时记录资金流动情况,并做好各类财务数据信息的汇总与整理工作,汇集成一份完整的数据报表,为财务人员总结、分析工作的执行提供可靠数据支持,还能大幅提高财务管理质量,规避地铁运营风险的发生,促使地铁运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全面提升。此外,在财务系统的支持下,可帮助财务人员发现地铁运营管理期间存在的财务问题与安全隐患,为补救措施的制定、实施预留充足时间。最后,进一步完善OA办公系统,依托于系统将各站点管理人员组织在一起开展视频会议,以此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有效、实时共享,增强办公信息自动化、信息化、实时化,全面提高地铁运营单位办公效率及资源利用率[2]。
3.2 监控系统监控系统的建设目的是全过程、实时监控地铁运行状态,常采用的监控手段有安全监控与设备监控,依托于信息技术对地铁管理层指标进行监督与管理,以此增强监控系统全面性、全方位性,确保地铁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时被发现,并根据问题发生特点与产生原因,在第一时间制定出可行且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环境是影响地铁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因此,需加强恶劣环境中地铁运行的管控,实时、精准掌握地铁运行状态,以此降低环境因素对地铁运行的不良影响,为管理部门及地铁调度工作的有序进行创设良好条件,以满足乘客安全乘车需求。与此同时,还需在各线路、各地铁站安装火灾检测报警设备,并利用综合监控系统对设备各项指标进行监控,做好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再将其同安全标准相比较,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当站内突发火灾或内部温度超过设定值时,设备会在第一时间将告警信号传输给综合监控系统,并定位起火点,便于各项安全措施的及时执行,全面改善地铁运营管理水平。
3.3 通信系统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需在通信系统的支持下才能发挥出工作执行价值与作用,且通信系统也是保障地铁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此,需注重该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从而保障地铁运营过程的安全稳定。开展通信系统建设工作时,要求技术人员合理确定信息对象,也可以为地铁运营工作人员提供不同信息,有助于工作人员专业化的大幅提高,并为各项工作高质量推进提供基本保障。比如,地铁运作期间,出现突发状况,地铁运营单位管理部门以及各车站负责人需将运行故障信息告知给调度,并为调度员与列车驾驶人员搭建起简易的通话桥梁,以此规避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通信系统最为突出的功能是便于各类运营信息的查询,乘客可通过车站PIS屏、车站及列车广播等获取车站及列车信息,为乘客正确、高效出行提供保障。由此可见,通信系统是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系统之一,既能够在保证地铁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提高运营管理效率与水平,还能从真正意义上满足社会公众的多元化需求[3]。
3.4 优化服务系统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时,需依托于各类数据进行分析,以此了解不同乘客对当前地铁运营管理工作的意见,比如,可在各地铁站中打造客户满意度回馈调查模块,并建立微信公众号,以保证意见多样性、实时性,为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与优化工作指明方向。同时,也可赋予地铁运营管理人员“服务终端”的角色,对其日常管理与服务的行为评价进行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依据,对运管人员管理能力、服务表现加以判断,再做好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工作,深入贯彻可发挥地铁服务优势的内容。始终将“安全、便民、绿色”的出行服务作为管理目标,打造全覆盖监控系统,确保系统能够全过程监控各车厢与服务区域,这一系统的有效、连续运作可实现对地铁运营服务表现的定期调研,从而准确发现在日常管理中存在不足或问题,结合问题类型,制定出科学的弥补方案,促使地铁运营管理职能充分发挥。
同时,还可依托于现代化系统平台自身的信息编辑与处理功能,提高地铁整体服务质量。比如增设到站提醒服务模式,实现信息的具象化展示,搭配网络地图,赋予服务工作电子定位功能,将更为优质的出行方案提供给乘客。也可与通信系统进行联动,实时发放给乘客换乘信息,并推送票据优惠广告。地铁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这类信息资源,可加快运营管理一体化信息体系建设进程,实现管理工作信息化转型。
4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一方面,阶段需求。根据以往地铁运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看,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分为建设中心期、建设运营期和运营中心期三个阶段,分别为以建设管理和协同的办公类信息系统为主,保障后续信息化建设的有序进行;综合考虑运营中的各项问题,包括地铁项目的继续建设、地铁维修、施工调度、业务工作等,同时还需要解决经营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问题,因此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以管理为主;处在运营中心期时,企业的运营已经趋于稳定发展,此时需要保障自身的长远、高效发展,于是积极开展对外服务和对内整合,故该阶段的信息化建设以运营管理、资源开发、运营决策为主。
另一方面,对象需求。在对象需求中需要考虑乘客、调度、操作、决策四个方面:对乘客来说,地铁的信息化建设应与时俱进,除了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系统外,还应不断提升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时效性与便捷性,这就要求企业充分应用移动终端,帮助乘客快速的查询出行信息;对调度而言,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整个地铁的运营管理编写成数字代码并建立数据大平台,在平台上调度部门能够对地铁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调度方案;对操作而言,需要全面提升信息化操作的应用范围,尽可能实现自动数据采集、统计与分析,可使用EAM系统,不仅解决了以往操作过程繁琐的问题,也有效地提高了操作精度;对决策而言,应加大信息化技术操审核、资金运转等的应用,为其它工作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保障。
5结束语综上,依托于信息技术,做好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可大幅提高地铁运营管理质量,还能从根本上增强地铁实时调度能力,规避安全隐患的存在。对此,需积极落实通信系统、监控系统的建设与优化工作,并打造OA系统,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利用,促使地铁运营管理成效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1] 高志宝.地铁运营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9):189-190.
[2] 刘雪寒.信息化技术对地铁调度指挥安全运营的作用分析[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9,42(12):149-150 153.
[3] 孙雪.分析地铁运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2):143.
声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有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邮箱:glyhzx@126.com),另本头条号推送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头条号运营方无关,内容真伪请读者自行鉴别,本头条号不承担任何责任。